在進行程式交易時,多數人會專注在策略設計與回測績效,但往往忽略了背後關鍵的基礎設施:「網路速度與延遲(latency)」。尤其當你開始串接 API 下單、追蹤即時報價或部署自動化系統,網路品質就會直接影響你的下單準確性與交易績效。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程式交易中網路速度的重要性、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。
為什麼程式交易需要注意網路速度?
程式交易系統的運作流程大致如下:
- 接收市場報價 →
- 判斷是否觸發策略條件 →
- 發出下單請求 →
- 下單經由 API 傳送至券商/交易所 →
- 收到回報與成交通知
這中間每一個步驟都會經過網路,而如果你:
- 網路延遲高 → 訊號慢半拍,可能錯過進出場點
- 網路不穩定 → 下單失敗、資料中斷,策略可能無法正常執行
- 使用雲端部署但區域錯誤 → 明明策略正確卻因距離造成時間落差
對高頻或日內交易者來說,這會直接造成實質損失;即使是中低頻策略,也可能因延遲導致交易表現偏離預期。
網路延遲(Latency)是什麼?
Latency = 資料從你電腦傳到交易所伺服器的時間(單位:毫秒 ms)
延遲範圍 | 評價 | 適用策略類型 |
---|---|---|
< 10 ms | 非常好 | 高頻交易、套利策略 |
10–50 ms | 穩定 | 日內交易、動能策略 |
50–150 ms | 普通可接受 | 技術面中線策略 |
> 150 ms | 偏慢 | 需注意延遲風險或策略調整 |
頻寬重要嗎?還是延遲比較關鍵?
對程式交易來說,延遲比頻寬更重要。
- 頻寬(Bandwidth)是你一次能傳多少資料(類似管子的粗細)
- 延遲(Latency)是資料從你電腦到交易所花多久(類似傳輸速度)
除非你是在處理數千支商品或即時高頻報價(如 order book),一般策略對頻寬需求其實不高。
台灣使用者最常見的情境與風險
問題類型 | 說明 |
---|---|
使用家用 Wi-Fi | 穩定性不足、容易斷線、延遲不固定(Ping 波動大) |
策略跑在家裡電腦 | 無法全天開機、需防斷電與斷網、風控不易 |
遠端部署在海外雲端 | 若未選正確區域,延遲可能比本地還高,例如台灣用戶部署在美東地區 |
建議使用者使用「有線網路」+「伺服器部署」,或選擇VPS 與 IDC 資料中心來降低風險。
解決方案:如何降低延遲與提高穩定性?
✅ 1. 使用本地部署 + 有線網路
- 優點:穩定性佳、延遲低
- 缺點:無法 24 小時監控、需電腦長時間開機
✅ 2. 部署到近距交易所的 VPS / IDC
- 若交易美股 → 部署在 AWS US East (N. Virginia)
- 若交易港股 → 可用阿里雲香港、Azure 東亞區
- 若交易台股(難找)→ 可考慮與券商洽談 colocated 資源
✅ 3. 使用 Cloudflare Tunnel / API Gateway 最佳化架構
進階使用者可將 API 請求透過低延遲中繼轉發,提高即時性與穩定性。
實測工具與建議
工具/指令 | 功能說明 |
---|---|
ping | 測試與特定伺服器的延遲(如 ping www.google.com) |
tracert / traceroute | 查看資料從本地到伺服器的傳送路徑與時間 |
speedtest.net | 檢查下載/上傳頻寬、延遲與 jitter 值 |
Cloudflare Radar | 查看全球延遲地圖與節點分佈情況 |
總結:網路速度是程式交易績效背後的無聲推手
- 延遲高,策略可能晚一步反應
- 網路不穩定,下單可能失敗或錯單
- VPS/雲端部署地點選錯,可能自打策略表現
想讓你的程式交易系統發揮真正實力,除了策略和程式,也別忽略了網路基礎建設這個最關鍵但最常被低估的要素。
相關文章:程式交易結合 AI:從策略生成到預測模型的應用指南